东疆累计交付飞机超2470架,全球第二大聚集地优势巩固
天津北方网讯:10月22日,记者从第十二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(东疆)国际论坛获悉,天津东疆累计交付飞机数量已超2470架,全国最大、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的地位持续巩固。

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,今年上半年,天津市金融业增加值保持稳健增长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升至15.6%。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能级持续提高。截至6月末,天津市融资(金融)租赁公司法人机构达到865家,资产总额超过2.3万亿元,机构数量与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全国前列,并在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、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改革成果。
东疆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李彩良介绍了东疆综合保税区过去一年在政策创新、产业升级与环境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:政策创新上,延续经营性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;鼓励开展新能源设备、矿山机械、农业机械、卫星等租赁业务;允许航空发动机、大型设备适用海关异地监管。产业升级上,累计交付飞机数量已超2470架,稳居世界第二。完成全国首单飞机进口及拆解业务,构建了“飞机+航材+配套服务”的全链条生态。环境优化上,在香港设东疆国际飞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,助力中资企业出海。
论坛期间,多家租赁企业负责人分享了在东疆开展业务的实践经验。中银金租航空业务部总经理李娜娜表示,东疆已成为公司业务落地最集中的区域,其模式创新与服务设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。建信金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宋涛表示,东疆在离岸租赁、税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,帮助企业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离岸发动机租赁业务。交银金租航空部总经理叶骏认为,东疆打造的接近国际化便利程度的产业环境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了重要起点。
随着航空产业体系加快升级,航空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,中国航空金融正从“单一租赁”向“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”逐步转型。未来,东疆将围绕企业诉求,巩固产业优势,构建长期稳定、可预期、可执行的产业体系,坚定企业发展信心。拓展业务创新,持续推动设备出口租赁业务提质增效,大力发展以国产大飞机、航材等为核心的出口租赁业务,布局低空经济与空天利用等新兴赛道,开拓增长“新蓝海”。着力建设全国领先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,完善飞机、发动机、高价值航材等租赁资产流转机制,简化交易流程、降低交易成本,促进租赁资产“盘活增值”,为行业提供高效、透明的资产流转服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租赁产业的特点,创新开发专项的融资产品,优化授信审批流程,降低融资利率,争取专项融资政策的支持;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航空租赁相关保险产品,分担业务风险;并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质效,为航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。
(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见习记者 王金宇)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