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工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?请看我在“昆仑第一站”的回答!

Connor 火必网 2025-11-07 4 0

政工干部的威信从哪里来?请看我在“昆仑第一站”的回答!

昆仑山腹地,海拔5000多米的某雷达站外,寒风抽打在雷达上,发出尖锐的嘶鸣。我站在指挥室内,指尖划过跳动的空情轨迹,突然指向某空域:“发现异常回波,立即启动三号预案!”随着指令下达,雷达操作员迅速切换抗干扰模式,三分钟后,一组低空侦察目标被成功锁定。

2018年,从预警学院毕业不到两年的我,听闻部队要抽组人员前推部署到某高海拔地区,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。我郑重地在请愿书上写下“海拔最高、条件最苦、任务最重”12个字。面对家人“政工干部何必去一线”的劝阻,我记起了习主席的重要指示,政治干部要努力学军事、学指挥、学科技,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,政治工作要成为行家里手,军事工作也要成为行家里手。

初到海拔五千米的雷达站,我被任命为副指导员,

经历了刻骨铭心的“第一课”。一天凌晨,第一次担任战备值班指挥员的我,就遇到了上级电话抽查,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,导致自己对相关内容的思考不够全面、回答不够完整。

事后,虽然很多战友安慰我说,现在属于高原适应期,出点小状况也很正常。但我却始终认为,高原一线敌情复杂,如果等高原反应过了再提升军事能力,就很容易耽误战备任务。

这次经历令我印象深刻,政治工作者的威信必须建立在真打实备的硬核能力上。于是,我一有时间就泡在学习室,三个月啃下多部专业书籍,2本笔记密密麻麻记满装备参数和故障案例。一次对抗演练,当对手采取新型跳频干扰时,我提醒战勤人员记录7个关键频段,带领技术骨干连夜研究出破解方法,使雷达探测效率大幅提升。

2021年深冬,那时的我已经晋升为一名指导员,一场精准空袭的防空演练让我完成蜕变。

当时,我作为政工干部担任指挥员。面对复杂空情,果断下令:“启动应急预案,机动分队前出实施机动补盲!”当模拟巡航导弹进行突防时,立即指挥人员运用反导预警战法进行跟踪,虽然成功将目标锁定,但却暴露出自己战法运用不够熟练的短板。

这次险胜让我陷入深思。我在笔记本上罗列出“政工干部军事素质短板清单”,带着支委研究出“三个半小时”学习机制:每天早交班后半小时学习装备原理、晚点名后半小时研究战例推演、周末党日活动半小时分析战场政工。为掌握高寒条件下阵地优化方法,就拉着几个训练骨干把上级下发的方案反复研究,细化出符合连队任务实际的“伪装防护”战法。

展开全文

政工干部不仅要谋打仗,更要抓好政治工作主阵地……随着军事能力的提升,我开始琢磨政工、军事融合发展的思路。进入新时代,雷达站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各类保障设施越来越齐全,如果一味强调克服艰苦环境,不利于激发新时代官兵开拓创新的动力,更不利于让新装尽快形成战斗力。给精神传承加入新时代内涵,减少“苦味剂”成为我的全新探索。

随后的日子里,官兵们反馈,政治教育课堂搬到了雷达方舱,党课案例变成了“故事会”。除了光荣传统教育新老故事融合讲述外,我还每周开展一次“我身边的榜样故事”“我为连队建设献一策”演讲活动,鼓励更多官兵参与连队建设。以前,个别年轻战士没有个人发展规划,听了身边老班长们的感人故事后,也对自己有了新要求。很多战士利用演训时机深入挖掘装备作战潜能,形成了快速入网、阵地优化、目标连续跟踪等战法,解决了影响连队空情质量的瓶颈问题。

带领一个团队,就得始终站在队伍的前面。这些年,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,我都冲锋在一线。虽然,雷达站从控端与主控相隔不远,但海拔高度却相差很大,每周连队都要派人前往维护装备。遇到站长休假、出差时,我就带队前往雷达阵地检修雷达。一次,雷达阵地气温降至零下35摄氏度,我协助技术人员更换零件,当抢修完毕返回时,手已冻得麻木通红。

一次模拟训练,面对“敌机”突袭,我们联合友军开展机动转移训练。由于环境陌生、气温高寒等原因,演练整体成效不理想。演练结束后,大家一言不发、情绪低落。“马上召开支部党员大会!”我与党支部副书记、其他支委一拍即合。我带领相关小组将演练中的弱项短板逐一抽丝剥茧。在数周后的临机考核中,机动转移时间极大缩短,空情合格率达到100%,实战化能力大大增强。

在高原坚守的这几年,我梳理出高原雷达站工作心得30余条,带出了12名“一专多能”型骨干。前期,我有幸被战区空军表彰为“戍天西部先锋”,颁奖词也成为对我最大的褒奖——“用海拔高度标定忠诚刻度,让政治工作在电磁空间绽放制胜光芒”。

抬头遥望,远处雪山映着月光,像一柄出鞘的利剑。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: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深植于战斗力沃土,一定能在万里长空写下最壮美的强军诗篇!

有位就要有为,有职就要有责。身为一名基层党代表,不仅肩负着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,自身言行举止更是直接影响政治工作的威信。“教者,效也,上为之,下效之”,在塑造军魂、凝聚兵心的过程中,我深切地体会到,“率先垂范”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以身载道的实践哲学。

率先垂范,贵在“勇于担当,冲锋在前”。都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,政治工作威信不仅建立在课堂上,更彰显在危难险重的任务中。一次凌晨,战备铃声突响,突发任务来临。在这种时刻,只有带头冲锋,才能示范引领;平时的训练场上,我们不能只做标准的“考核者”,更应是刻苦训练的“参与者”。这种“看我上”“跟我来”的实际行动,胜过千言万语,它能瞬间消融隔阂,建立信任,让官兵愿意紧密跟随、生死与共。

率先垂范,重在“正气清风,永葆本色”。政治干部是作风形象的标杆,一言一行皆在官兵注视之下。因此,除了在遇到难题时,自身信念坚定,有组织有方向地引导大家整体复盘,集思广益,破解难题外,更重要的是必须常怀律己之心,时刻坚守廉洁底线,做到公道正派。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项上,唯有我们自身行得正、坐得端,处事公允,才能赢得官兵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赖,政治工作才能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。

实践证明,率先垂范,对政治工作而言,是一种无言的号令,更是一种渗透于日常、彰显于关键时刻的价值追求。只有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才能真正成为官兵心中可信、可敬、可学的榜样,才能让政治工作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切实为部队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
作者:吴义成

图片:苏源

编辑:孙丰晓

评论